近日,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完成,工業工程公司營口中板有限公司新建焦炭筒倉項目一期7座筒倉頂部環梁正式封頂,高達33.5米的筒倉拔地而起,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。
該項目是中冶天工近年來承接的第二個同類型項目,是公司踐行國企責任擔當,以實際行動助力區域產業結構調整,賦能區域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業績工程。項目位于遼寧省營口老邊區,擬新建7座存儲量1萬噸的干熄焦混凝土筒倉,公司中標其標段二,主要包括7個筒倉、配套轉運站及電氣室等施工內容。
寸土必爭,狹小戰場的空間突圍戰。在不足300米*600 米的施工“戰場”上,密集分布著我司承建的一期 7 座、二期6 座單座存儲量達1萬噸的干熄焦筒倉,以及2座電氣室、1 座消防泵站、2 座最高 52.5 米的轉運站等配套設施。與此同時,其他施工單位的3 座筒倉、汽車受料槽、除塵設備等工程同步推進,施工區域如同被壓縮的棋盤,每一寸土地都需精打細算。面對“場地狹小” 這一攔路虎,項目團隊以“空間優化大師”的智慧,多次修訂施工方案,采用分區作業與交叉施工模式,讓有限場地發揮最大效能。從施工機械的“毫米級”進場調度,到材料堆放的“動態化”調整,全體建設者在高密度作業環境中,用汗水澆筑出一條條施工 “生命線”,實現了空間利用與施工效率的雙重突破。
分秒必爭,與時間賽跑的攻堅硬仗。工期緊、任務重,讓項目自啟動便進入“戰斗模式”。無論是酷暑難耐的白晝,還是寒風凜冽的深夜,施工現場始終機器轟鳴、燈火通明——建設者們輪班堅守崗位,技術團隊挑燈優化方案,共同演繹著“天工速度”。在滑模施工關鍵環節,團隊面臨著筒體混凝土澆筑必須一氣呵成,任何停頓都可能造成結構缺陷的嚴峻考驗。項目團隊以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連續作戰姿態,頂著高空作業風險,在狹窄的滑模平臺上精準操控,確保每一方混凝土都澆筑到位。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,團隊用專業與毅力守護著工程質量與進度的 “雙底線”。
汗水鑄就,未來可期。隨著頂部環梁順利封頂,7 座筒倉猶如鋼鐵衛士般矗立在施工現場,成為技術與匠心的完美結晶。目前,一期工程正全面推進,52.5 米高的D2轉運站計劃6月中旬封頂,其他單體建筑已陸續向鋼結構、機電安裝單位移交作業面;二期6 座筒倉同步進入滑模施工階段。此次封頂不僅為后續施工奠定堅實基礎,更讓企業在滑模施工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。項目建成后,將形成規模化筒倉群,為業主單位構建高效穩定的倉儲體系,助力生產運營邁上新臺階。
來源:工業工程公司
作者:趙 恕
發布時間:2025年05月27日